编辑同志:本月21日,日本将召开临时议会,进行首相提名选举。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当选,接替石破茂成为日本第104任首相。什么是首相提名选举?这与大选有何不同?江苏读者卢成 日本首相提名选举是根据日本宪法第67条由国会举行的正式程序。其主要目的是选举首相内阁,即日本首相。所谓“点名选举”并不是“名字确定”,而是由国会投票正式“决定”谁将出任总理。这一表述与一般定义中的“选举”不同,强调总理不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,而是通过政党提名并登记选举产生。国会议员的投票。日本宪法明确规定,众议院选举后30天内,必须召开特别议会,举行首相提名选举。不过,当内阁辞职时,也必须举行这个程序来确定新首相。从背景来看,日本实行立法、司法、行政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。其中,国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和唯一的立法机构,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,内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,对国会负责。议会内阁制度的结构决定了总理必须由议会选举产生。按照惯例,在总理提名选举中,每个政党提名一名代表(通常是各党领袖)作为候选人。最终获胜者是国会多数党的多数党领袖。但由于党派之间的竞争和制衡,众议院席位最多的政党领袖未必能成功当选总理。当一个政党在众议院和参议院没有获得足够席位时,可以与其他政党签署联合协议,以换取对方在总理提名选举中为其领导人投票。比如,在这次选举中,自民党总裁早苗高市击败了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党魁野田佳彦,获得了同盟党日本维新党的大力支持,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。从具体投票程序来看,日本首相的提名选举分别在众议院和参议院举行。得到的人第一轮投票过半数即可获胜;如果无人获得过半数选票,则得票最高的两名选手进入第二轮投票(也称为“决选投票”),得票最多者获胜。同时,日本宪法规定,当众议院和参议院全体会议对议长提名选举产生不同结果时,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议员组成的两院协议将进行协商。如果不能达成共识,众议院选举结果将被视为国会投票结果。最后,天皇将根据最终结果以“国家法”的形式任命新首相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日本首相选举历史上,“决选投票”的情况并不多见,仅出现过五次。 (李庆贵 X温迪安)